文化巡禮

舞蹈
回首頁 歷史摘要 文化背景 文化表徵 藝術品 舞蹈 廟宇 皇宮

台灣來的旅行團通常會安排觀賞
巴龍舞或凱卡克舞的表演, 其立
意是不錯,因為這兩齣舞劇充分
展現巴里島人對善惡的特有觀點.

表演結束, 舞台就馬上變成旅遊
團合照的場所. 舞團很有經驗地
預備了橫布條, 表演者也與遊客
合照, 瞧每位遊客興高采烈的神
情, 想必是表演極為成功.

巴龍 (Barong) 舞
巴龍舞又叫 Barong & Rangda, 我想大部份的旅客大概很容易接受這齣戲. 無論是在服裝, 身段, 角色扮演, 配樂以及劇情發展上都可以輕易地超越 語言的隔閡.

巴龍 (Barong Keket) 是善神的化身,
由雙人演出, 如同中國之舞獅, 只是
頭部更似北京狗, 與身體整個比例相
較也小了些.

讓特 (Rangda) 是惡神的化身, 形如女巫. 一頭雜亂的長髮, 細尖而長的指甲 , 一看就知不是善類.

巴龍舞表達了善與惡兩種勢力的均衡與無止境的對抗, 而非一般戲劇所強調的 貶惡揚善. 巴里島人對善惡的特殊觀點也同樣在其善惡門建築中可以發現.

劇中除了優美的雙人舞蹈, 也穿插了丑角詼諧的表演, 加上武場的演出, 讓她 成為老少咸宜的舞劇.

巴龍舞劇情解說與劇照

凱卡克 (Kecak) 舞

我們是在 Batubulan 的 Puri Anom (聯絡電話:
298092, 298505) 觀賞凱卡克舞的演出. 表演時
由一群青年人環繞著一個火炬而坐, 一邊搖晃著
身驅, 一邊發出宗教式的呼聲. 似乎也將觀眾逐
漸帶入遠古的傳說之中.

表演時間都在黃昏居多, 現場燈光極弱, 表演中不宜使用閃光燈, 因此沒能 多攝取幾張劇照. 凱卡克舞比峇龍舞更具宗教色彩, 它的名字起因於 Sanghyang 舞蹈中所發出的 "kechak-kechak" 伴唱聲音.

凱卡克舞藝術性不下於巴龍舞, 可是不明其背景文化故事的觀眾反而不易接受, 加上昏暗的場地易招蚊咬, 觀眾似乎沒有太大的耐性看完全劇.

凱卡克舞約在 1930 年代由 Bona 村落所發展出來, 當地仍定期在演出. 全劇依據印度史詩羅摩耶那故事撰寫, 描寫 Rama 王子得到猴子軍隊的幫助, 企圖從邪惡之王 Rawana 手中奪回愛妻的故事.

劇場所發給觀眾的只是每一幕的概述. 我在遊罷巴里島歸來, 找到商務出版社 所印行的一本 "印度兩大史詩" 中就包含了 Ramayana 史詩.

羅摩耶那 (Ramayana) 是一篇淒美的悲劇史詩, 它對人性的描寫深入而貼切. 加上神話穿插其中, 構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偉大文學作品. 欣賞凱卡克舞之前 要了解它, 喜歡文學的人會激賞它. 它的故事性也會吸引每一個人, 不分國界 , 不分年齡.

我深深叫憾未能看完整齣凱卡克舞的演出, 但願下回再次造訪巴里島時能一窺 其藝術精髓.

凱卡克舞劇情概要
羅摩耶那史詩摘要

回首頁 歷史摘要 文化背景 文化表徵 藝術品 舞蹈 廟宇 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