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社子
土地之變遷

滄海桑田話社子
•••工商時代
•••高速公路的興建

(取自 常民文化年刊3 土地之歌 1998)

●文 王志文老師

  在十項建設中的南北高速公路,自一九七一年八月十
四日開工,終於在一九七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全線完工通車
。這其中對社子島最直接的地形改變,即是番仔溝的消失
,使社子島由一個獨立性高的沙洲島,轉而成為一個與台
北市區互動性強的半島區域。

  在興建高速公路時,為了避免巨大拆遷補償費用,因
而都行經都會區的郊區。而台北市區中第一個交流道,即
是將番仔溝填平後所興建的「重慶北路交流道,而番仔溝
原有的排水功能則由埋在地下的涵管、涵箱取代,至此番
仔溝從地表幾乎完全消失,僅留下環河北路旁,中山高速
公路下的「陽明山瓦斯公司儲氣槽」邊,有一小段用來當
做區隔用的排水溝遺跡,其規模與深度當然不能與昔日相
比。

  而因為番仔溝的填平消失,使得重覆北路延伸進社子
地區並接上百齡橋,讓社子島除了延平北路外,增加了另
一條陸道交通幹線,而增加了與台北市的互動。因此堤內
部份,即延平北路五段、六段部份,因為交通的改善,使
生活上更方便,經濟上日趨繁榮,因而漸漸轉變成住宅區
與工商業區,蛻變成另一種風貌。這種土地利用的形式,
與堤外部份,即延平北路七、八、九段地區,仍停留在農
業時代的使用,崖生截然不同的利用模式。

  但同時也因為高速公路的興建,不僅使台北附近的人
潮移入,也帶來中南部甚至東部的移民,使人口迅速增加
,但都市計畫卻跟不上腳步,使得社子島街道狹小混亂,
有許多路又是以往農業時代留下牛車路拓建而成,因此可
看到許多路不是直的,是彎弧腺甚至寬窄不一,算是農業
時代留下的痕跡。

  相反的在堤外部份,則因為防洪計畫的禁建,使得人
口開始流失,由於公共建設的不足,交通不便、就學不利
,每年的颱風季節又為淹水所苦,為了尋找較佳生活環境
,居民只有遷離此地。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