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社子
土地之變遷

滄海桑田話社子
•••結論

(取自 常民文化年刊3 土地之歌 1998)

●文 王志文老師

社子島自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年),由康熙台北
湖中,經過泥沙的層層淤積,再配合地盤漸漸的上昇,經
過了數十年終於又浮現在台北盆他的地表。

先是凱達格蘭族的毛少翁社人回來故地,在沼澤地上
漁獵游耕,過著取之於自然的漁獵生活。接著漢人的入主
拓墾,使社子島進入了另一個時代的改變,開始了社子島
的農業時期。隨著整個世界局勢的改變,使得台灣的客觀
環境也產生了變化,因緣際會之下,台北成為台灣的首善
之區。這股改變不僅影響了日後台北城的發展,也如同基
隆河和淡水河的潮水一般,衝擊著社子島,社子島宛如河
上的一段浮木,在潮水的簇擁下,向著未來不斷的前進。

因為都市的發展,社子島的農業由稻米轉為蔬菜雜糧
,供應著台北市區的居民,也讓自己的農業生產達到了全
盛時期。但是隨著台北市區的擴大,人口不斷地增加,社
子島也如同台北盆地週邊的地區,不論願意或不願意,都
被捲入這都市發展的洪流中。

  為了保護台北市區的安全,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削
去了社子島的一部份,堤防的建設使社子島分為堤內與堤
外二區。堤內地區的番仔溝日漸淤積,使社子島的區域獨
立性日漸消失,陸上交通的改善帶來了移民,也帶來了地
下工廠與混亂;堤外地區則為了台北市區免為洪水所禍,
淪為洪水肆虐的犧牲品,禁建的洪泛區使她無法擺脫棄嬰
般的悲情宿命至今。

  高速公路的興建,使社子島由一個「沙洲島」變成一
個「半島」。方便的交通帶來了更多移民潮,更多懷著淘
金夢客。使得混亂與污染也像潮水般湧進社子島,許多人
實現了夢想而離開這個「跳板」,但有更多人留下來為現
實的生活而打拚。

  地下工廠如水銀洩地般的無孔不入,充斥著整個社子
島,自然也不會放過因為禁建而仍停留在農業時期的堤外
地區。禁建使延平北路七、八、九段地區幾乎沒有公共設
施,混亂與落後是堤外地區最真實的寫照。而連續發表的
新開發案,總是在選舉前放出消息,但也在選舉後雷聲大
雨點小地趨於沉寂。也因此當地居民長久來的「棄嬰命運
」,使他們不輕易相信政府單位的誠意,對於社子島開發
案的執行與否,則抱著懷疑的態度,只認為那是騙取選票
的政治戲碼,如同淡水河的漲退潮,以平常心視之。

  事實上,社子島堤外區正是基隆河與淡水河的交匯口
,若是能去除污染與雜亂的垃圾,廣闊的水景視野與遠方
的山景搭配,紅樹林與蘆葦芒荻的水濱生態;在秋冬候島
南飛之際,遠眺關渡平原與淡水河面,真有如詩畫般的美
景。「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騖齊飛」,在社子島的
堤岸頂上遠望,是常常可看到的景色,只是社子島這三百
年的滄海桑田:河道的變遷,人潮的來去,如浮木般的被
周遭環境所左右,何時能靠岸?何時能找到自己的光明與
廣闊的未來。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