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社子
土地之形成

z

滄海桑田話社子
•••平埔族的漁獵天地

(取自 常民文化年刊3 土地之歌 1998)

●文 王志文老師

  社子島最早的主人,即是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從
有文獻以來,即記載是屬於”麻少翁社的社地,雖然在一
六九四年的地震,為了躲避水浸,曾遷到士林天母,一帶
高地居住,等到社子島浮現後,也開始回來漁獵,因為沼
澤沙洲,又加上在感潮河川的河段,土壤鹽化可能早期也
不適農耕活動,在漢人未入墾前,這裡是平埔族人的漁獵
天地。

  在林滿紅教授的論文<茶、糖、樟腦業的晚清台灣>
中提到:「從十七世紀至今,台北盆地數度易主,而不同
的人也對這塊盆地有不同的經營方式。在十七世紀,台北
盆地主要為平埔族人的居地,是個兼行狩獵、採集,自給
自足的初步農業社會。」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盆地中的社子島,剛由康熙
台北湖中浮出,自然也是一個漁獵為主,農作為輔的初步
農業社會,據清朝御史黃叔璥於《台海使槎錄》卷六<番
俗六考>之北路諸羅番十中記載:

  番多不事耕作,米粟甚少。日三飧俱薯芋;餘則捕魚
蝦鹿麂。採紫菜、通草、水藤交易為日用,且輸餉。亦用
黍未嚼碎為酒,如他社。志謂:澹水各社不藝圃,無蔥韭
生菜之屬。雞最繁,客至殺以代蔬。俗尚冬瓜,官長至,
抱瓜以獻,左以粉餐;雞則以犒從者。鳥獸之肉傳諸火,
帶血而食。麋鹿,刺其喉,吮生血至盡,乃剝割;腹草將
化者綠如苔,置鹽少許,即食之。

  從上述的描述,可以觀察其經濟生活。顯然,他們以
塊莖作物的薯芋作為其主要的糧食。由於生產工具主要是
鋤,農作技術簡單,米粟甚少。除農作之外,亦從事漁獵
,捕魚與狩獵皆取自大自然,而無畜養之跡。文中提及「
雞最繁,似乎也是野生的,非畜養的。此外,也沒有種植
蔬菜的習慣。這種部落式的經濟生活,除透過土地的利用
,從事於粗耕的生產之外,其餘生活資源皆取自於自然。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