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社子
聚落與人文

社子島的常民文化•••
社子島的地理景觀

(取自 常民文化年刊3 土地之歌)

●文 林志峰老師
   1998   

  雖然台北市都市開發局所訂定社子島的位置,是在葫
蘆島的葫蘆腰身至葫蘆頂端,也就是在堤外的部份,但民
間還是將堤內的社子、葫蘆堵的地方全部泛稱社子島,也
就是今天的延平北路五段至延平北路九段兩側的地方,今
天的行政區域隸屬於士林區葫蘆里、永平里、倫等里、社
子里、富安里、福安里、中洲里等,而堤內有葫蘆里與大
同區交會,以及永平里、倫等里、社子里等四里,堤外有
福安里、富安里、中洲里等三里,整個分布在葫蘆島地形
上,以社子島之名取代葫蘆島。社子是這個地區的慣用地
名,根據記載這個區域過去乃是凱達格蘭族毛少翁社的天
,因於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大地震土地陷落,
整個區域陷入水中,毛少翁社人不得不躲水淹而遷居至天
母一帶高地居住,但是等到社子島的土地浮現以後,又開
始回來漁獵,這中間有可能因地緣關係,穿插了南邊的大
浪泵社的族人進入,當漢人入侵後遂將這個區域稱為社仔
,社仔又改為社子
,相信那時候的埔、漢聚落是相當明顯
,後來漢人大量入墾後,漸漸的使平埔族人的社地界線模
糊,平埔族人的文化日漸消失,僅遺留社子地名,也因如
此,這塊區域被人們冠上社子島的名稱。

  社子島的範圍很大,但是幾乎都是淡水河與基隆河的
行水區,每逢大雨,整個社子島便陷入水鄉澤國,所以土
地的利用價值不高,因而漢人真正大量入墾的年代不算太
遠,形成的聚落不算多。南邊的葫蘆堵以番仔溝跟大浪泵
庄為界。葫蘆堵可能是最早有漢人進入的地方,葫蘆堵的
跟福佬話的讀音相同,所以長久以來都使用葫蘆堵這
個地名,當時葫蘆堵所涵蓋的地區從番仔溝到社子一帶。

  番仔溝在老一輩人的記憶裡,它的位置大約在今天的
高速公路與延平北路五段交匯的附近,水道與今日的高速
公路平行,是基隆河的一條舊支流,從基隆河貫穿到淡水
,日治時代以前由此進出社子島都必須靠竹筏對渡,政
府來到台灣後,在此造了一座延平橋,方便居民出入這條
番仔溝,在一九七五年造高速公路時才被填平。

  從番仔溝到今日重陽橋下的地方是漢人重點開墾之地
,生活條件、土地利用價值都比堤外高,只是腹地不大,
人口的膨脹後只有移向毛少翁社的社地,也就是現在社子
菜市場,真正叫做社子的地方就是指這裡,這條番仔溝
水道,和
基隆河淡水河包圍著這塊像葫蘆地形的區域,
所以這塊區域是個名符其實的島

上一頁 下一頁